参考文献

[1]钱铭怡. 变态心理学[M]. 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.

[2]郑日昌,田宝伟. 大学生心理教育自主与自助手册(第3版)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2.

[3]Marjorie Taggart White&Marcella Bakur Weiner. 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[M].吉莉,译. 北京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13.

[4]Peter A.Lessem. 自体心理学导论[M].王静华,译. 北京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17.

[5]罗洛·梅(Rollo May).人的自我寻求. 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3.

[6]江光荣.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[M]. 2版. 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2.

[7]林崇德,申继亮,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. 北京:教育科学出版社,2005.

[8]王伟.人格心理学:第2版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3.

[9]埃尔温·薛定谔.生命是什么[M].仇万煜,左兰芬,译.海口:海南出版社,2017.

[10]维克多·弗兰克尔(Viktor E.Frankl).追求意义的意志[M].司群英,郭本禹,译. 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4.

[11]秦爱君,卢家楣. 大学生心理教育(微课+活页版)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20.

[12]林崇德. 发展心理学[M].人民教育出版社, 2009.

[13]彭聃龄. 普通心理学[M].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 2012.

[14]马斯洛.动机与人格:第3版[M].许金声,等译. 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2.

[15]理查德·E.梅耶. 应用学习的科学──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[M].盛群力,丁旭,钟丽佳译.北京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16.

[16]高存友,任秋生,甘景梨.心理压力与调控[M].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18.

[17]傅小兰. 情绪心理学[M]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5.

[18]Ann Weiser Cornell. 聚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[M].吉莉,译. 北京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16.

[19]冯建军,朱永新,袁卫星.论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[J].课程·教法·教材,2017(10):12-18

[20]林春梅.心理压力与健康[J].民族教育研究,2001(04):89-92.

[21]刘克善.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[J].衡阳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),2003(01):102-106.